

香港空運格局——香港航空運輸,鞏固香港國際航空樞紐
參考:人民網-港澳頻道??時間:2025-07-22
-
前面從共建“軌道上的大灣區”;智慧港口 提升香港國際航運中心,陸路和水路這兩方面分析香港交通立體格局:下面將從香港航空方面來看香港空運格局:
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 乘勢而上 鞏固香港國際航空樞紐,香港空運格局:
連接全球220多個國家和地區,每天超過1100班航班往來香港和世界各地,香港國際機場具備得天獨厚的航空運輸優勢,未來將配合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升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部署在粵港澳大灣區共建世界級機場群。
談及建設國際航空樞紐,陳帆認為香港具備兩大天然優勢,一方面是優越的地理位置,航班從香港出發5個小時可抵達亞洲大部分城市,覆蓋全球50%人口;另一方面是政策優勢,因應國家“一帶一路”建設,香港已和67個民航伙伴簽訂民航協議,其中包括50多個“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香港航空網絡覆蓋面已遍布全球。
“我們正全力推進三跑道系統的建設,并抓緊推進在‘機場城市’建設愿景下,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的多個項目,包括供廣東省及澳門的自駕旅客使用的自動化停車場,提供約6000個泊車位,以及連接人工島和航天城的‘航天走廊’等。”陳帆強調,隨著香港國際機場三跑道系統于2024年全面運作,香港國際機場的客運量將從現在每年最多7500萬人次,提升到每年1億人次,每年的機場貨運量也將從現在的最多500萬噸提升到900萬噸。到2035年,香港國際機場的客運量甚至能提升至每年1億2000萬人次。
作為航空貨運樞紐,香港國際機場將繼續推展貨流“多式聯運”,進一步覆蓋和服務大灣區的國際貨運需求。香港機場管理局正推展設立上流物流園和空側海空聯運貨運碼頭,讓內地出口貨物可無縫送達香港國際機場空側的貨運碼頭,之后直接轉運至世界各地。同時,國際貨物也可利用相反路線進入內地。陳帆說:“這種嶄新的海空貨物聯運模式,有助于提升大灣區的全球通達性,進一步發揮香港的空運中轉樞紐功能。”
展望未來,陳帆表示,香港將在國家“十四五”規劃中瞄準自身定位,從多方面研究和推行新措施,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海陸空“多式聯運”和高增值物流的發展,構建香港聯通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立體交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