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會熱議"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發展"
參考:澎湃新聞,參考消息??時間:2018-03-05
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開幕會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扎實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完善區域發展政策,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逐步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把各地比較優勢和潛力充分發揮出來。要塑造區域發展新格局,出臺實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
此次全國兩會上,粵港澳大灣區變成一體化的經濟和商業中心的設想是重要的議題之一,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推進香港、澳門與國家進行經濟、社會、科技和基礎設施融合的全方位戰略。中國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新聞發言人王國慶表示:“通過實施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深化內地和港澳的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據香港經濟通網站3月1日報道,港區人大代表及政協委員計劃在出席兩會時,提交逾60項建議及提案,其中建制派多個政團建議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其中,首要提出在廣東省城市,如珠海、中山及惠州等,批出土地設立“香港村”,興建房屋供港人居住,并建立智慧安老小區。另外,又提出港人可享有“國民待遇”,以推動大灣區發展,包括放寬置業按揭限制、取消港人在內地就業需要領取就業證制度、放寬粵港跨境私家車配額等。賀定一表示,澳門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抓緊國家發展大勢,搭乘祖國發展的快車。政協委員有多方面工作可做,要為國家發展、為澳門可持續發展出謀獻策。
而馬化騰提交的書面建議題目為《關于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推動區域融合發展率先突破的建議》中提到,大家知道深圳、廣州在創新產業方面是比較強的,香港在金融方面是非常強的,當然它還可以發展金融科技。我們知道整個珠三角洲很多城市,在智能制造、高端制造業很強,其實這三者軟硬服務一加起來,這個力量是非常強的。“我們建議凡是能夠發揮軟硬服務,三者結合起來,能夠凸現優勢的產業,都適合放在大灣區。
要鼓勵大灣區產業共建,打造以“科技+金融”為基礎的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支持粵港澳大灣區率先打造“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先行區”,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等新技術普及應用,探索建設“云上灣區”。同時,充分利用金融業集聚優勢,在大灣區加快金融業開放步伐,提升金融在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轉型升級等方面的支撐力。
要推動在當前大灣區融合發展的關鍵領域和環節實現更大突破。比如,居民生活方面,試點推行身份證明“E證通”,使大灣區居民在一部手機上承載多張證件,包括身份證、回鄉證、電子港澳通行證等,實現一機在手、無縫通行;出入境便利化方面,探索運用人臉識別技術整合內地與香港、澳門出入境核檢需求,提高通行效率;協同創新方面,將深港河套地區打造為大灣區融合創新首個標桿項目,研究在該地區新設“灣區大學”的可行性和操作路徑;在吸引企業和人才方面,進一步擴大前海、橫琴等已有鼓勵優勢產業目錄和稅收優惠政策的適用范圍。
“40年前,招商局就是從香港到深圳跨海而來,接下來要深耕粵港澳大灣區,在基礎設施、先進裝備制造等方面做努力、花功夫。”3月4日,全國政協委員、招商局集團董事長李建紅
粵港澳大灣區面積達5.6萬平方公里,覆蓋人口達6600萬?;浉郯拇鬄硡^是指由廣州、深圳、佛山、東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門、肇慶(市區)9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形成的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