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珠澳大橋為粵港澳物流交通完美拼圖
參考:中新社,每日經濟??時間:2018-11-11
港珠澳大橋為大灣區交通網補上“最強”拼圖。“一橋拉動,珠三角西部棋子全盤皆活。”對于香港、珠海、澳門、珠三角西部乃至粵港澳大灣區而言,被項被譽為“新世界七大奇跡”的超級工程,到底意味著什么?
打開粵港澳大灣區的區域版圖,通車多年的廣深高速、廣珠東西線等構成縱向骨架,在建的虎門二橋、深中通道、蓮花山過江通道等,架起橫向“黃金走道”;鐵路網方面,廣深港高鐵,廣深、廣珠城際,廣九直通車等已經通車;而剛剛貫通的港珠澳大橋是粵港澳大灣區交通的一大進步,將降低物流運輸成本,明顯促進三地的貿易投資等產業的發展。
西班牙對外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夏樂分析,以香港為中心來看,廣深港高鐵向北,港珠澳大橋向西,這兩個大型基礎設施類似兩條“臂膀”,環抱香港。不過,港珠澳大橋是客貨兩運,廣深港高鐵是客運。未來香港與珠海的貨運,可以直接通過港珠澳大橋,而不用再通過其他城市中轉。
同時,粵港澳灣區內部廣州白云國際機場、深圳寶安國際機場、香港國際機場和澳門國際機場組成世界上客貨吞吐能力最大的空港群;大灣區內港口群崛起,構成“水上經濟走廊”。
隨著廣深港高鐵、港珠澳大橋相繼通車,粵港澳大灣區物理層面互聯互通,按照《珠江口過江通道統籌規劃》,珠江口共規劃建設跨江通道達12條之多,作為大灣區交通建設的代表性工程,港珠澳大橋的出現,為大灣區交通網補上“最強”拼圖,使環珠江口軸線形成三角形。
此前,珠江三角洲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以深圳為代表的珠江口東岸與以珠海等珠江口西岸的發展呈現“東強西弱”的格局,與香港交通聯系不便是制約珠江西岸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港珠澳大橋的開通,改變了香港與澳門、珠西地區、粵西區域甚至東盟等區域貨物流轉的方式,也給跨境運輸物流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會。
香港貿易發展局副總裁葉澤恩表示,隨著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及港珠澳大橋的貫通,粵港澳不同關稅區之間的貨物將更加順暢流通,這將提升物流運輸和供應鏈管理效率,令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香港乃至亞洲經濟的新增長點。
“以前沒有大橋的時候,我們公司從香港運貨到珠江西岸城市,路程就像走在一把弓箭的弓上,繞從深圳經東莞再到珠西片區,要經由7條高速公路,通過大小十幾座橋梁才能到達。”王國良表示,現在港珠澳大橋開通,就像走在弓箭的弦上,經過這座跨海大橋便可到達珠江西岸城市,“把原來行走的路線路橋費、油費與現在港珠澳大橋貨車所需成本相減,一次降低成本1250元人民幣”。
史欣向認為:“珠海是一座風景迷人的海濱城市,澳門是世界聞名的國際旅游休閑中心,香港是國際知名的自由港、國際金融中心,港珠澳大橋將三地貫通連接在一起后,一個集旅游、休閑、購物、商務為一體的大灣區中心極,已初步顯現。未來,珠海人完全有條件率先實現在珠海居住、澳門休閑、香港學習和工作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