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虎門二橋(南沙大橋)對粵港澳大灣區利好影響有哪些?
參考:央廣網,南方都市,羊城??時間:2019-03-29
虎門二橋于4月2日下午正式通車,虎門二橋項目全長近13公里,虎門二橋(南沙大橋)兩座氣勢恢宏的橋梁跨越大沙水道、坭洲水道,將南沙、番禺、東莞三地緊密地連接在一起。虎門二橋(南沙大橋)路線起于廣州市南沙區東涌鎮,先后跨越珠江大沙水道、海鷗島、坭洲水道后,穿越虎門港,終點與東莞市沙田鎮相接。
從整個粵港澳大灣區來看,虎門二橋工程位于珠江三角洲核心區域,上游距珠江黃埔大橋約20公里,下游距虎門大橋約10公里,是連接珠江口東西兩岸廣州市和東莞市的重要過江通道。在大橋開通之前,北部的黃埔大橋距離中部的虎門大橋有30公里,而虎門大橋距離港珠澳大橋更是有55公里,灣區陸路的交流互通,大面積繞路是必須的。大橋開通后,佛山、中山、廣州的民眾,前往東莞、深圳等地,則多了一個方便快捷的選擇。
據預測,虎門二橋通車后將分流虎門大橋三分之一的車流量,極大改善虎門大橋每逢節假日就堵車的現象。從廣州南沙到東莞可縮短10公里,從東莞到番禺比現在縮短30分鐘車程,從深圳到廣州的路程可縮短10公里。對緩解現有虎門大橋交通量起到重要作用,對于促進區域間人流、物流等經濟發展要素的快速流動,對于珠三角實現高質量發展、完善交通體系、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意義深遠。
虎門二橋將讓深圳與南沙和東莞的聯系更密切,南沙的商務人群坐飛機到深圳比到廣州更近更方便,東莞深圳前往南沙國際郵輪母港的時間也大為壓縮,深圳機場和南沙國際郵輪母港都將能發揮更大的輻射作用。開通后使得車輛分流,珠江東西兩岸跨珠江口交通的可預期性將大大加強”。
此外,由于虎門二橋直通南沙慶盛樞紐進而和廣州地鐵四號線相連,而四號線終點站即為南沙全力推進的國際郵輪母港,按照計劃今年國慶國際郵輪母港就將建成運營,屆時每年客運量有望達75萬人次,而且能停靠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郵輪,這也意味著南沙國際郵輪母港可以憑借南沙大橋的交通引流作用更好的輻射東岸的東莞深圳,讓東岸成為郵輪母港的經濟腹地。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林江則提出,南沙背靠珠三角廣闊的腹地,是珠三角的幾何中心,與港澳兩個特區距離幾乎相等。虎門二橋的開通將更加強化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背景下,南沙加速珠三角九市與港澳融合發展的形象。
虎門二橋也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后首個投入使用的超級工程,大大緩解珠江口東西兩岸的繁忙交通,為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打通新的動脈。而在這些灣區“主動脈”之外,遍及各個城市內部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更新也在持續推進,比如深中通道、蓮花山通道等項目也在加快推進中。可以預見,南沙大橋建成通車后,大灣區城市群的“血脈”更加通暢。粵港澳大灣區已初步顯露世界一流超大城市群雛形,灣區“大橋時代”即將來臨,1小時經濟圈指日可待。
虎門二橋改名南沙大橋系誤解
2019年3月5日,虎門二橋其中一橋塔噴上“南沙大橋”四個字,隨即引起網民、記者乃至廣東官方誤以為虎門二橋改名“南沙大橋”。經有關部門證實,南沙大橋實際上是指虎門二橋中連接珠江西岸和海鷗島、上跨大沙水道的副通航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