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自由港的精神和香港自由港政府職能
參考:香港自由港??時間:2018-04-17
香港歷經一百多年的發展,香港它已由單一的轉口貿易港發展成為經濟結構多元化的自由港。至2013年,香港已連續19年被美國傳統基金會評選為全球經濟最自由的地方。
香港自由港的精神從何而來呢,最早是在《南京條約》簽訂之前的1841年6月7日,英國侵略軍上校義律就單方面地宣布香港為“自由港”,“不向英國政府支付任何款項”,香港自由港的精神開始出現。此后,香港作為一個貿易港口快速發展,港英當局雖然很快開始在香港征收各類賦稅,但香港向全世界商船開放(與英國處于戰爭狀態的國家除外)的自由港地位長期維持,只有日本占領時期(1941年-1945年)曾經中斷,香港因此發展為世界最重要的轉口貿易港。
那么在香港自由港的精神傳播過程中,有哪些重要的節點值得關注呢?曾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弗里德曼在美國的《華爾街日報》網站上發表文章稱,盡管英國的經濟制度曾頗具社會主義色彩,但作為英國殖民地的香港卻實行了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政策,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英國人郭伯偉(John Cowperthwaite)。郭伯偉支持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是出了名的,他甚至拒絕收集經濟統計數據,擔心這會給政府官員以增加干預的借口。他的繼任者夏鼎基(Philip Haddon-Cave)提出了“積極不干預”一說。香港自由港的政策思路不斷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認同,香港自由港的清神得以延續,香港自由港的地位,在回歸之后,也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所以要了解香港自由港,很重要的一個認識環節便是:香港自由港的政府職能。
香港自由港精神的政府職能
香港自由港的精神經過鴉片戰爭年代的萌發,到香港回歸,再到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發生了很多的變化,這其中香港自由港的精神的核心部分:香港自由港政府職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引領著昔日香港小漁村走向今日之東方明珠,那么香港自由港精神的政府職能這個總指揮,到底有些方針政策可以給我們學習參考呢?總得來說,香港政府實行積極的不干預政策,將政府職能限定在盡可能小的范圍內,給市場經濟以充分的自由。在市場準入方面,香港特區政府服務效率卓著,管理規范。具體表現為:企業注冊效率高、注冊條件寬松、對投資企業監管規范。
香港自由港政府職能——企業注冊效率高。香港特區企業注冊與登記手續簡單快捷。企業注冊只需要經過3個步驟就可以拿到公司執照。經網上提交申請成立公司,一般會于1個小時內獲發有關證書。如以紙張方式提交申請發出有關證書需4個工作日。
香港自由港政府職能——企業注冊條件寬松。香港特區法律對公司注冊資本的金額沒有任何限制,只需繳納0.1%厘印稅,并且不用驗資,到位資金不限,公司成立后也可以任意地增加注冊資本,但前提是必須召開股東大會,并通過增加注冊資本的決議案,然后把決議案連同填好的指定格式的表格,以及適當的費用一并遞交予香港公司注冊處。
香港自由港政府職能——對投資企業監管規范。香港特區對外來投資實行“國民待遇”,依據《公司法》《銀行條例》等法律、法規管理公司,規范和約束公司行為。除了法制管理外,香港還通過同業公會和商會之類的民間組織進行自律。
由此作香港自由港的政府職能作為最堅實的基礎,香港自由港得以最終發展成舉世矚目的經濟體,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一百一十四條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保持自由港地位,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征收關稅”,第一百一十五條規定“ 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自由貿易政策 ,保障貨物、無形財產和資本的流動自由”。
除了各項自由的經濟政策外,香港政府還提供各項便利商貿的措施,為不斷增長的貿易提供服務,使香港成為全球重要的航空及航運樞紐。此外,自由港制度也促進了藝術品交易市場的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