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物流升級:智能報關與灣區協同
參考:中新社香港,香港文匯報??時間:2025-02-23
-
香港作為國際航運樞紐,近年來持續強化與內地的陸??章撨\體系。2025年持續推進跨境物流體系升級:
香港交通通網絡:通過港珠澳大橋、智能交通系統優化陸路通行效率,緩解司機人力短缺
香港與深圳聯合開發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統通過實時路況監控和動態路線規劃,跨境貨車通行效率提升約20%。此外,香港自2025年1月起全面撤銷貨運燃油附加費規管,企業可自主調整成本結構,預計每年為跨境運輸業節省約2億港元。香港智能能報關,香港報關數字化與監管創新:大灣區實現“一站式”電子申報,AI審單系統將錯誤率壓縮至1.5%
粵港澳大灣區通關流程加速邁向智能化。深圳海關推出“一站式”電子報關平臺,企業通過統一接口提交商業發票、裝箱單等文件后,系統自動生成稅費清單,平均通關時間縮短至4小時內。針對普通貨物運輸,東莞海關試行AI驅動的“智能審單”系統,自動核查貨物信息與申報數據的一致性,錯誤率降至1.5%以下。為應對特殊商品需求,香港與內地海關合作設立“優先查驗通道”,對醫藥、生鮮類貨物實施24小時預約查驗,并依托溫控追溯技術保障全程品質監控。冷鏈物流企業可通過預約服務實現快速通關,減少貨物滯留風險。
香港物流效率與綠色轉型并行:電動重卡與自動化碼頭技術同步落地,年減碳15萬噸。
香港集運業通過技術創新實現效率突破。智能調度系統整合港口、倉儲和運輸數據,全鏈路追蹤誤差率低于0.1%。中港運輸企業大規模引入電動重卡,預計到2026年將減少碳排放15萬噸/年,同時通過優化裝載率將空駛里程壓縮12%。 海運領域,香港國際碼頭啟用自動化集裝箱管理系統,裝卸效率提升30%,并推出“大灣區專屬航線”,每周新增10班直達廣州南沙和深圳鹽田的駁船服務,進一步降低中小企業物流成本。 為解決運輸業人力短缺問題,香港于2024年9月推出“運輸業輸入勞工計劃”,引入近千名外勞司機。盡管外勞成本高于本地司機,但該計劃為行業穩定運營提供了必要支持。政策協同:粵港澳物流信息平臺整合跨境數據,應對稅率差異與老齡化挑戰。未來,兩地政府計劃推出“粵港澳物流信息共享平臺”,整合交通、海關及稅務數據,目標在2025年底前實現大灣區物流信息實時互通。此舉將緩解結構性矛盾,并為區域物流一體化提供數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