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六大重點分析(1)
參考:中國產經新聞??時間:2019-06-10
國新辦就廣東改革開放和創新發展情況舉行發布會,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和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發布后,為加快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廣東已構建起遠、中、近期相結合的貫徹實施體系?;浉郯拇鬄硡^建設的六大重點是規則相互銜接為重點優化營商環境、制度創新、科技創新中心、高校合作轉化成果、重視資本和人才等。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區域協同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基礎設施、金融市場等領域的互聯互通有序推進,港澳居民到廣東發展更加便利。
下面將重點分析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六大重點,概括為六組關鍵詞:創新引領、規則銜接、改善民生、便捷高效、開放合作、聯動發展。
當前廣東對港澳服務業開放部門已達153個,覆蓋世貿組織服務貿易160個部門總數的95.6%。接下來,廣東將深化體制機制創新,尤其是圍繞科技創新、通關便利化、營商環境、社會民生等重點領域,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以“小切口”帶動“大突破”,推進三地的聯通、貫通、融通。
在規則銜接上,馬興瑞提出,要以規則相互銜接為重點優化營商環境。我們將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一個是在市場經濟體系方面的規則銜接,一個是各類要素流動的銜接,主要是實現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便捷有序地流動,在這一方面來講,潛力還是很大的。
“在制度創新上確實應該更下功夫?;浉郯拇鬄硡^中,廣東與港澳的體制機制不完全一樣,在對接上還有很多難點要去克服。在港澳的市場經濟與我們的管理體制的對接上,我認為可以先創造一些小環境。比如我們要發揮好自由貿易試驗區的作用,把這幾個片區先對接起來,實現更高級的制度創新。”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
“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還要從‘放管服’的改革上入手。東莞已經成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試點,可以把試點內容進一步夯實,向粵港澳大灣區推廣。另外,還應該促進相關產業的轉型升級,珠三角的產業發展可以借助香港國際金融中心與國際航運中心的優勢,形成良性互動的局面。”白明補充道。
在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港澳有幾所世界一流大學,與廣東實體經濟的創新能力相結合,將有助于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特別是國家各部委對這項工作高度重視,比如建設重大的科技基礎設施、大科學裝置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實驗室等,另外對科技人員給予一定的稅收優惠,比如港澳特殊人才到廣東,我們正在推動按港人港稅、澳人澳稅的政策解決,所以科技創新這方面也是我們一個重大的事情。”
……請繼續閱讀下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六大重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