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六大重點分析(2)
參考:廣州日報??時間:2019-06-19
國新辦就廣東改革開放和創新發展情況舉行發布會,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和《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發布后,為深化內地和港澳交流合作,加深港澳參與國家發展戰略,以提升三地競爭力,保持長期繁榮穩定,同時加快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下面繼續重點分析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六大重點,概括為六組關鍵詞:創新引領、規則銜接、改善民生、便捷高效、開放合作、聯動發展。
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澳門是世界旅游休閑中心,又有著聯系葡語國家的紐帶作用。廣東是一個制造大省、外經外貿大省,所以在‘一帶一路’的建設上,粵港澳大灣區能夠起到很大的作用。
粵港澳大灣區的科技創新應該結合制造業轉型升級來入手,現在的制造業中心在珠三角,我們應該利用港澳的資金優勢,創造條件增加投資機會。
“粵港澳大灣區的科技創新,首先要在資本上跟得住,其次要解決好高級人才的流動問題,最后要做好知識產權的保護,綜合起來才能產生最好的效果。”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教授、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肖鷂飛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
深港科技創新特別合作區建設順利推進,香港科技大學(廣州)落戶南沙,6所香港高校在深圳設立了72個科研機構,轉化成果及技術服務近300項,粵港聯合創新資助項目達151個。接下來,廣東將攜手港澳,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加快推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建設;同時聯合打造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高標準建設多個重大創新載體,形成支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創新主軸。
此外,在金融、醫療、教育等服務業領域,生產性服務業,尤其是制造業的配套服務業,在這一領域放開手腳,既可以促進經濟發展,減輕污染,還能夠擴大內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粵港澳大灣區的地位將取決于未來灣區的輻射能力,目前灣區的輻射能力主要覆蓋在加工貿易領域,尤其電子通訊產業是起到主導作用的,產業鏈也主要集中在這里。另外在服務業方面,尤其是金融和科技領域,能否在國內,乃至東南亞和南亞發揮更大影響力,是大灣區的地位能否顯現出來的重要指標。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了五個方面的定位,也就是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區、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世界級的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不應該僅僅建立在概念上,而應該具備灣區的特點,形成一個內生的動力,使各方之間能夠相互借力,形成資源的優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