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三重意義,如何錯位借力發展!
參考:騰訊財經??時間:2019-06-23
2019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廣州峰會正式開幕,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表示,在大灣區框架下,三地11個城市可以通過錯位發展、相互借力,進一步提高資源優化配置的水平。珠三角地區是制造業中心,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制造業的轉型必然會為香港金融中心的發展帶來更多的服務對象,這是兩全其美的好事。而對澳門來說,服務業發展水平較高,在很大程度上也與內地制造業的發展形成互補關系。現階段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至少有以下三重意義:
對內地來說,建設大灣區能夠推動珠三角開放型經濟擺脫在國際上的低端鎖定。按照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規劃港澳,未來珠三角地區必須擺脫粗狂式增長的約束,功能定位要有進一步的提升,比如說廣州要充分發揮國家中心城市和綜合門戶城市的引領作用。深圳要發揮經濟特區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家創新城市的引領作用,對香港來說,建設大灣區有助于整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國際航運中心的角色定位。因此,未來香港與內地之間的互補,不會像過去那樣明顯的高低落差,而是在平等地基礎上取長補短、優勢互補。按照《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對香港來說,就是要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國際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發揮香港金融中心的作用,粵港澳大灣區可以說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這就必須要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的樞紐地位,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和風險管理中心的功能。對澳門來說,建設大灣區對于澳門經濟朝向多元化的發展至關重要,澳門地域狹小,經濟門類相對單一,如果將視野放寬一些,聯系到澳門與葡語國家的特殊關系,澳門在溝通內地與葡語國家經貿關系方面,可以起到橋梁作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特別強調,澳門要建立世界旅游休閑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服務平臺,促進經濟適度發展,打造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基地。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以后,特別是CEPA問世之后,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發展更加凸顯出這種借力的機會。
具體來看,我覺得借力主要從幾個方面展開:第一,在大灣區框架下,三地11個城市可以通過錯位發展、相互借力,進一步提高資源優化配置的水平。珠三角地區是制造業中心,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制造業的轉型必然會為香港金融中心的發展帶來更多的服務對象,這是兩全其美的好事。而對澳門來說,服務業發展水平較高,在很大程度上也與內地制造業的發展形成互補關系。其次,關于“一帶一路”,粵港澳之間可以合作的空間更為廣闊。“一帶一路”是中國提出來的,以大合唱的形式,其他國家積極呼應,但是我認為香港和澳門絕對不是呼應的關系,我們提出“一帶一路”的訴求,就包括香港的訴求、澳門的訴求,他們也是主唱者之一。
粵港澳的合作范圍不止是相互之間更為緊密的分工合作關系,更在于共享外部資源。十九大提出要賦予自貿試驗區更多的活力,內地與香港在CEPA中占據重要位置,而在粵港澳大灣區中,我們不僅要用好廣東自貿試驗區的資源,而且要利用CEPA的資源,把兩者之間結合在一起。粵港澳大灣區具備一定的金融基礎,大灣區發展金融合作并不是白手起家,而是有充分的前期鋪墊。比如說深港通,按照全球競爭力報告,香港排名在目前來說是世界第二位,有優良的稅務制度、營商環境以及便利的融資渠道,這樣的優質資源在我們身邊,一定要用好。
粵港澳大灣區有現實基礎,也有現實需要。國際金融中心如果說沒有實體經濟的支撐,很容易出現泡沫化。香港的金融中心面對面臨著為誰服務的問題,珠三角地區面臨著轉型升級,而且也需要更多的香港的金融資源,吸收高水平的金融服務。所以我們說在這些方面,雙方的合作機會更多。
人民幣離岸業務的發展,也為粵港澳三地創造了更加適宜的條件。作為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香港在為粵港澳大灣區服務中有更多的資源,按照《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大灣區的銀行、機構可以按照相關規定進行跨境人民幣拆借、人民幣遠區的相關業務、理財交叉代理服務等等。粵港澳大灣區范圍內進一步緊密合作,有助于維護香港金融中心的穩定,維護港幣的貨幣機制,有助于香港金融中心的穩定。
最后,粵港澳大灣區的金融發展也必然會包括更多的合作領域。《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強調,在依法合規的前提下,要有序推動大灣區內基金、保險等金融業務跨境交易,不斷豐富投資類別和投資渠道,建立資金和產品的互通機制。